温存•沙与沫
——“美丽中国”系列三百部微电影摄制组(乌海摄制组)美丽足迹 1
沙为海茫茫,我几度凝神望。
一枕金沙月,一汪碧水琼浆。
海为沙生长,我闻到花儿香。
你脚下有温暖,心中有太阳。
沙是固体的海,蕴含着大海的辽阔;海是流动的沙,凝聚着沙漠的雄浑。“共存”环境下淳朴的乌海人民,拥有大漠的烈性刚毅,具备大海的广阔胸怀,值得用温情的镜头去描绘。9月 21日,《到沙漠来看海》、《翱翔吧骆驼》在美丽的乌海开机。
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,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。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,风也会把泡沫吹走。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。
喜欢海,喜欢一种蔚蓝的情怀。让海风徐徐在天水相接的海岸线轻抚,海浪亲吻着脚尖。一簇浪花打来,远远望去,除了心旷神怡,还有汹涌潮水的诗意与淡然。
喜欢沙,喜欢一种广袤的荒芜。当脚步轻轻叩响在一望无垠的金色戈壁,大漠里,绿洲边,那绝对是炽热,来自轻柔细物的烈性与刚强。
两种似乎并不能共存的美感,不同的沙漠与海水相融的情怀。当有一天相约走到这个可以共享之地,该有一种怎么的温存?
9月19日,美丽中国频道摄制组来到诗中描绘的地方——具有“黄河明珠”美誉的乌海。三山环抱,一水中流,大漠与黄河水相连,河面流波,漠山起伏,塞外风光,蔚为壮观。带着纪伯伦诗中的描绘,在边塞的大漠里,所有人享受了一番海的感觉。
在抵达乌海的路途中感受着葱绿变淡,越来越嗅到沙漠与“海”风的味道交融。涩涩的热浪从耳边吹过,远处就是美丽的乌海湖,在大漠的怀抱里,很多人陶醉的脱掉鞋子,赤脚走在沙漠中,工作人员似乎情不自禁地融入了当地民俗,赤裸裸内心表达,毫不遮掩地倾诉着喜爱,表达着热情。
如果素未到过乌海,印象中或许仅存《边塞曲》中“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,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,像那黄河岸阴山旁。”的大漠景象;或许只有《乌海赞》中“风雨马兰花开,大雁长天传情。”的绝美畅想。当摄制组工作人员踏上黄河之湾、大漠之尊、光热之源的这片土地后,没有人不会慨叹一句:“高天厚土大河长”!
9月21日清晨,“美丽中国”系列三百部微电影摄制组(乌海摄制组)在乌海蒙古族家具博物馆举行隆重地开机仪式,宣布美丽中国频道推出的“美丽中国”系列三百部微电影之《翱翔吧骆驼》、《到沙漠来看海》两部微电影正式开机。乌海市相关领导、美丽中国频道总监胡适之及影片主创团队悉数到场,共祝影片开机大吉,拍摄顺利。下午1点,美丽中国频道总监胡适之与摄制组全体人员沟通。摄制组来到场地拍摄。一抹夕阳正准备从山头落下,缓慢地,眷恋着照耀了一天的塞外风景。刚到的炽热已被夜风吹散,伴随湖边的一丝清凉,眺望远方,“城在水中、水在城中、山水相依”,“美丽乌海”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。仿若一番海市蜃楼景象,给人一种在大漠里穿越到海边的错感。
亮丽的乌海湖为摄制组提供了绝佳的天然拍摄场地。湖水、夕阳、游艇……蔚蓝的海水映照着对岸的金色戈壁,多彩的都市氤氲着周边的古老村落。几叶泛泛的小舟时常在外景旁通过,当地人拥有戈壁滩独有的性格,热情的同我们打着招呼,在他们眼中,乌海的美独特,但更可共享。在游艇上体会速度与激情,在镜头中留存这座城的美丽剪影。沙之刚毅,水之柔美。“美丽中国”系列三百部微电影不正追求如此吗,把别样的风情和美好的故事,通过镜头感染更多人。
夜幕降临,结束了一天的外场布景。摄制组有人难抑抵达乌海的惊喜,白天的惊鸿一瞥显然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乌海的喜爱。有好几位在工作结束后顾不上休息,还是要到夜晚的湖边走走。影棚与湖相隔不远,遇到有风,在室内就能听到湖水与堤岸的亲密接触。
“那海风吹来清凉,那夜莺啼声细唱……”有人情不自禁的唱起自我改编的歌曲。夜风微凉,湖映沙光。穿越历史的长河,走在夜幕笼罩地岸边,这首歌曲竟极其应景。此处的沙漠与湖水,好比对影视艺术地不懈执着与完美追求,缺少一个都构不成风景。
渐入深夜,摄制组带着沙漠与湖水共同的馈赠进入梦乡。风景安静,内心安静,艺术安静。所有人都相信,这份安静也终将能够换回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。
美丽中国频道
频道运营:北京大地飞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