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届亚青展入围影片 “美丽中国”系列三百部微电影之《三生有信》赏析

 


 

 

1506498037419495.jpg  

    

 

   当是某生某世,时间的密码遗落在历代,苍老的心被镌刻上难懂的图案,在回忆之中盛开温暖的年轮。许许多多熟悉的事物隐身在飞快流逝的韶光残影之下,逐渐消失,一生何其短暂,一日何其漫长。“我叫谢长江,是土生土长的万州人,我一辈子的工作就是送信,每一封信都是一份嘱托、一份期盼,信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。”谢长江的扮演者牛犇一字一顿的叙述着,用极具分量的独白拉开影片的序幕。木心在《从前慢》中写道“从前的日色很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,信就像一条岁月的长廊,隐藏着多少人的故事,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和遗憾终究需要有人一一见证。当镜头缓缓推开独自泊在江上的邮趸船,喟然的叹息就再未停止,万州的山水映衬着孤独的邮趸船,青山绿水的画面里,没有一张不散发着朴实的美感,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,承载着岁月,描摹出生活的质感。

1506505876218451.jpg

 

 

   影片中,退休的邮递员谢长江一生坚守在邮趸船上,为了将尘封二十年的信件送出去,走过了两万多公里的路。老人认为只要手里还有信件没有找到主人,自己就不能上岸。这个时代,他的偏执让人不解,他的选择让人发笑。然而,结尾时老人娓娓道出自己与妻子因信结缘,也因信分离,落在笔端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爱写成,仿佛有生命的血脉,流淌着思念,信成为他与已逝的斯人唯一的关联。因此,他明白信对于其主人的意义,坚守或许只为某种无法割舍的旧时光。在这个物化的时代,没有人再用书写的方式传达爱意或者思念,一封封泛黄的信件落满尘土,化作一纸虚无,渐渐没了声息。流逝的时光终究让我们明白,再也不回头的才是明天。一条孤独的邮路在万州隽永的风景中展开,演绎着平凡老人的一生。孙女由不理解到一点点懂得爷爷的人生哲学,“我是一个邮差,送信就是守信”,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段落,都构成全剧的小高潮,看似枯燥乏味的邮递工作有着许多人情之美。谢长江在送信的过程中感受过不屑的目光,这也似乎是影片有意设置的落差。婚礼上,一对新人从他手中接过奶奶等候了一生的信,终于了却心愿,信的意义也被无限放大,作为爱的象征,是延续更是开始。

 

1506506052288974.jpg

 

  音乐缓缓的流淌而出,切换到谢长江回忆妻子的场景,也是全片最动人的一幕,他将信随着江水放逐,镜头拉远,水波荡漾,邮船飘摇,仿佛时光渐行渐远。汨汨的江里涤荡着旧日时光,旧时光的脉络里隐藏着深沉的爱,邮路上老人孤独的背影是岁月的捍卫者。由于这是一部以情感结构全篇的电影,大量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“闪回”镜头显得相当妥帖自然,带着青葱岁月给人的悸动,大大拓展了全片的时间尺度,凝练了老人内心对于妻子的怀恋,更大大拓展了全片的心理尺度。谢长江在牛犇的诠释下,拿捏张弛有度,毫无矫揉造作,完全融入到影片的叙事空间,让简单的故事层次丰富起来。内心与外在的冲突是角色鲜活、立体起来的关键所在,牛犇在影片中真正的活出了谢长江“偏执”的样子,将细腻、细致表达到极致。坚守与信念是一个时代反复出现的叙事主题,与社会生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“互文性”关联,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取向,贯穿在作品中。它不是一部影片的叙事底线,而是道义高地,是与现实的“社会文本”相关的内容,《三生有信》是寄给一个时代的“情书”,写满了爱与乡愁。

 

 1506506245292938.jpg

 


 

 

 

1531371297286785.png 

 频道运营:北京大地飞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